梁启超晚年选择在天津定居,先后兴建了寓所和书斋饮冰室。在这里,他组织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反袁护国运动,著就了卷帙浩繁的《饮冰室合集》,也实践了赤子爱国的梁氏家风。2003年,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,这也是天津市第一个名人故居纪念馆。
2019年1月17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的梁启超旧居,结合展板听取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情况介绍。他指出,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,在保护中发展,在发展中保护。
文化名人故居是一座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。5年来,天津梁启超纪念馆牢记总书记重要嘱托,充分挖掘梁启超和梁氏家族的爱国之心和赤子之情,在馆舍修缮、展览策划和文物保护等多方面整体提升,通过新技术、新场景、新表达让文物“活”起来,推进纪念馆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。
2022年,天津梁启超纪念馆旧居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启动。此次修缮项目涉及地下室屋面承重加固、外廊承重梁结构安全加固、主梁屋架整修加固及屋瓦修缮、室内屋顶修缮、电路系统安全升级改造等。此次工程在遵循原展览大纲和展陈形式的基础上,对展览灯光和展陈环境进行局部升级,并大量增加馆藏实物展品,包括梁启超青少年时期读过的书籍,创办过的报纸、刊物,梁启超晚年对青少年有重要影响的著作及不同版本的饮冰室合集、文集、全集等。这也是梁启超纪念馆第一次将重要馆藏集中公开对外展出。
“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,梁启超旧居得到了精心修缮保护,为纪念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。”天津市河北区文物管理所所长、梁启超纪念馆馆长徐燕卿告诉记者,2023年文旅复苏,纪念馆进行了新尝试,如日场和夜场延时开放,以吸引更多参观者。夜场活动特别注重创新,力求在小型纪念馆中创造独特体验。
近年来,梁启超纪念馆致力于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,让珍贵的文物焕发新生。特别是2023年,纪念馆精心策划并推出了“饮冰室研学之旅”、梁启超纪念馆课本游、灯光秀表演以及新·饮冰室会客厅暨沉浸式演艺等新项目,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。
2023年“五一”期间,梁启超纪念馆推出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灯光秀,利用纪念馆的建筑外墙,通过光影的梦幻绚丽效果,将梁启超的生平事迹和爱国情怀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,为参观者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观展体验。“灯光秀这种方式既不会对文物造成扰动和破坏,又能让建筑焕发新的活力,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前来参观。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文化内涵,都通过新的方式表达出来。从实际效果来看,灯光秀得到了不错的反馈。”徐燕卿说。
“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富则国富;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独立则国独立……”在梁启超纪念馆,沉浸式戏剧《少年强》正在上演。在演员的引导下,观众高举右手,齐声诵读《少年中国说》。该演出创新观赏模式,使观众成为故事参与者,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刻感受先辈的爱国情怀。
由于难以像剧场那样重新布景,纪念馆利用现有场景与演出相结合,在不破坏展陈的基础上,提供相对沉浸的体验。晚上,还会举办换装演出,如在饮冰室的暑期讲学馆,观众可扮演梁启超的学生请教学问,以此演变成研学内容。创新的研学方式让观众记忆更深刻,感染力更强。
“看着演员生动而真实的表演,我仿佛穿越历史来到了梁启超先生的身边,目睹他满怀激情地挥毫泼墨,感受他笔下流淌出的对国家深沉而坚定的爱。”观众陈女士说。
“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基础上,我们通过新的呈现方式、新的内容植入和新的品牌开发,使纪念馆实现在保护中发展,在发展中保护,不断拓展内涵和外延,让文物真正‘活’起来。”徐燕卿说。
河北区是天津近代金融和工业的摇篮,也是洋务运动、北洋新政的发源地,留下了众多的人文遗迹。作为天津市的文物大区,河北区历史资源丰富、底蕴深厚,共有各级文物109处,其中国家级6处、市级35处、区级26处,未核定级别的文物建筑42处,具有各级文保单位数量结构合理、门类相对齐全、覆盖面广、重点突出的基本特点。
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将依托河北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,聚焦数字、跨界、改革,积极探索文物“活”起来的有效方式,开展更具影响力的特色活动,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“饮冰室文化节”“老白鼻”亲子研学等文化品牌,让社会关注热度和参与活力不断被激发,为天津市文旅商融合发展提供生动实践。
据了解,天津市委宣传部与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印发了《天津市关于让文物活起来实施方案(2022—2025年)》,发布两批文物主题游径,形成了包括津城胜迹、中华百年看天津、红色记忆、名人足迹等7个主题11条线路,串联天津60余处文化遗产资源、14家博物馆纪念馆,把散落在津沽大地的文物文化资源串珠成链,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,赋能文化旅游深度融合。
了解更多旅游信息,请登陆:泉州西湖假期旅行社
公司电话:0595-22176648、28892188 |